唱響新時代“我為祖國獻石油”奮進之歌·特稿②
|
2020-01-07 ????來源:中國石化報 |
|
|
![]() |
|
![]() |
石化新聞![]() |
|
特稿·我們的2019 ② 唱響新時代“我為祖國獻石油”奮進之歌 2019 年,中國石化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積極布局并推進新能源發展,為我國提高油氣自給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 劉江波 吹響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七年行動計劃的號角,掀起油氣增儲上產的熱潮;地熱混改公司在雄安新區揭牌成立,地熱業務愈發壯大;中國石化與法液空簽署合作備忘錄,氫能業務發展邁出新步伐……從傳統的油氣資源到新能源,中國石化正在構建一幅更加科學多元的能源供應圖景。 2019年,中國石化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強化政治擔當,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加大油氣勘探開發投入,加大高質量勘探和效益開發力度,加快穩油增氣降本,超額完成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七年行動計劃開局之年目標任務;積極推進氫能、地熱等新能源發展,為我國提高油氣自給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加大油氣勘探力度,實現油氣探明儲量大幅增長 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油氣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中國石化始終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和使命擔當。集團公司黨組多次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就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一系列部署。 2019年以來,中國石化加大油氣勘探投入,風險勘探投入比上年增加兩倍,取得一個大突破、4個重要突破、10個新突破、15個商業發現、5個好苗頭的豐碩成果,落實2個億噸級石油增儲陣地和6個千億立方米級天然氣增儲陣地,形成4個超千萬噸石油整裝探明儲量區、4個超300億立方米天然氣探明儲量區,全年新增石油探明儲量、天然氣探明儲量比上年分別增長24%、70%,超額完成年度油氣探明儲量任務,實現七年行動計劃良好開局。 頁巖氣勘探走出涪陵,在四川盆地深層和常壓頁巖氣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綦江東溪構造深層頁巖氣勘探的突破,有望推動川東南深層近萬億立方米資源規模頁巖氣實現商業開發,對我國深層頁巖氣勘探開發具有示范引領意義。南川常壓頁巖氣勘探取得重大商業發現。 石油勘探捷報頻傳。塔里木盆地順北三區油氣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開辟了順北油氣田第二個百萬噸產建陣地;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深層石油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拓展了東部富油凹陷勘探空間;準噶爾盆地中部永進石油勘探取得重要商業發現,開辟了規模增儲建產新陣地;蘇北盆地阜寧組巖性油藏勘探取得重要突破。 常規天然氣勘探取得一批好成果。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富縣古生界天然氣立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展現南部天然氣多層系立體勘探的良好潛力;北部東勝氣田探明儲量超千億立方米。四川盆地崇州須三段致密氣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開辟了增儲建產新領域。松遼盆地深層致密氣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打破了松南地區埋深4000米以下無有效儲層的禁錮。 加大穩油增氣降本力度,超計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2019年,中國石化對七年行動計劃進行細化,研究制定了穩油增氣降本實施方案,聚焦增加經濟可采儲量和低成本發展,狠抓方案落實,加快運行節奏,加強產銷協調,超計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原油生產實現穩中有增。持續加強滾動勘探與油藏評價,加快推進順北、準噶爾盆地、濟陽坳陷、溱潼西斜坡等重點區帶產能建設,加強低品位儲量地質工程一體化攻關,全年新建產能比上年增加21.8萬噸。狠抓老油田精細油藏描述,加大穩產基礎投入,加強水驅油藏精細開發,加強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綜合治理,推進非均相復合驅提高采收率示范工程,加強注采輸系統優化簡化,自然遞減率保持穩定。全年生產原油超計劃7萬噸,比上年增加6.4萬噸。 天然氣產銷量再創歷史新高。加快涪陵二期、威榮和南川頁巖氣建產,抓好川西、東勝、河壩等常規氣建產,在國內率先推進涪陵頁巖氣田老區立體開發調整,持續抓好普光、元壩、大牛地等主力氣田穩產,全年新建產能比上年增加21.1億立方米,生產天然氣超計劃9億立方米。堅持經營好每一立方米氣,加強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重點儲運設施建設和投產,全力做好采暖季天然氣保供,全年銷售天然氣超計劃3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億立方米,增長19.5%。 成本管控見到新成效。加強業財融合,推進SEC經濟可采儲量目標管理體系建設,實施單位投資新增經濟可采儲量考核,嚴格重點費用管控,強化虧損企業治理,加強資金統籌運作和資產分類評價管理,加大閑置資產調劑力度,加強增收增效、優化增效、降本增效,實現油氣單位完全成本持續下降。 深化改革邁出新步伐。積極適應國家油氣體制改革,與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等兄弟企業開展聯合攻關研究,共同推進油氣增儲增產增效;率先在國內探索開展儲量價值化試點,擴大難動用儲量合作開發規模,扎實推進內部流轉礦權區塊勘探開發,促進了儲量快探明、產能快建設、油氣快上產。 關鍵技術攻關應用取得新進步。創新形成薄儲層超稠油高效開發關鍵技術,高溫高壓MWD定向測井儀研發取得新進展并在順北工區成功應用,復雜山前帶地震一體化攻關和干熱巖工程技術取得積極進展,常壓頁巖氣低成本開發和深層頁巖氣壓裂工藝實現階段攻關目標,為油氣增儲上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加大新能源發展力度,構建多元供應體系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技術的發展,能源供應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黨的十九大從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強調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國石化積極布局,新能源版圖輪廓漸顯。 2019年是中國石化發展氫能的重要一年。當年7月1日,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中國石化佛山樟坑油氫合建站建成。在中法兩國元首的見證下,中國石化與法液空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加強氫能領域合作。 同時,中國石化擬成立氫能公司,致力于氫能技術研發及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引入國際領先的氫能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聯合打造氫能產業鏈和氫能經濟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石化是上中下游一體化的能源化工公司,年氫氣產量超過300萬噸,在氫氣生產儲運方面經驗豐富。同時,中國石化在全國各地擁有超過3萬座加油站,經過一定的改造升級,可以從加油站平滑過渡到油氫混合站,這是一項不可比擬的巨大優勢。2019年11月18日,中國石化兩座油氫混合站在上海投運,兩座站都是在原來加油站的基礎上升級改造而成。 除了布局氫能銷售終端,作為中國石化的戰略投資平臺,中國石化資本公司戰略參股國內氫能企業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力氫燃料電池。中國石化在2018年加入國際氫能委員會,成為唯一加入該組織的中國油氣公司。 相比嶄露頭角的氫能發展,中國石化在地熱能發展方面已成氣候。 目前,中國石化堅持以雄縣模式為引領,積極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重點圍繞“2+26”城市,推動地熱城建設。地熱業務已輻射河北、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北、天津等13個省區市,供暖能力近5700萬平方米,年可替代標煤16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98萬噸。預計到2023年,整體實現地熱供暖能力1億平方米。同時,中國石化積極探索光伏、生物質等新能源,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構建多元能源保障體系。 |